免费提交名片

保研成功后,培训机构的课能退吗?这份维权指南请收好

admin    2025-11-27    1

九月是保研结果陆续出炉的季节,许多同学拿到梦校offer后,却被一个现实问题困扰:之前报的考研辅导班还没上完,能退课吗?

大二就开始准备考研的小A,今年顺利拿到了本校保研资格,她去年花1.5万元报了某机构的“全年集训营”,包含基础、强化、冲刺三个阶段,目前只上完了基础和部分强化课,当她拿着保研通知书找机构退费时,对方却以“合同未约定保研退课”“已上课程占比过高”为由拒绝,只愿意退还10%的费用,小A的遭遇并非个例——保研后机构退课难,成了不少准研究生的“甜蜜烦恼”。

保研成功后,退课到底有没有法律依据?遇到机构拒退该怎么办?这篇指南为你一一解答。

保研退课,法律站不站你这边?

答案是:站!

合同目的无法实现,有权解除

根据《民法典》第五百六十三条,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的情形包括“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”,以及“在履行期限届满前,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”。

考研辅导班的核心目的是帮助学生通过考研上岸,当学生成功保研后,“考研”这一核心需求已不复存在,继续履行合同(上课)对学生而言毫无意义,属于“合同目的无法实现”的法定解除事由,机构不能以“保研是你自己的事”为由拒绝——这不是学生主观违约,而是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导致合同失去履行价值。

剩余费用应按比例退还

即使合同中没有明确的退课条款,也不代表机构可以“一分不退”,根据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》第二十四条,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不符合质量要求的,消费者可以依照国家规定、当事人约定退货,或者要求经营者履行更换、修理等义务;没有国家规定和当事人约定的,消费者可以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内退货,七日后符合法定解除合同条件的,消费者可以及时退货,不符合法定解除合同条件的,可以要求经营者履行更换、修理等义务。

对于已部分履行的课程,机构应按照剩余未完成课时的比例退还费用,总课时100节,已上30节,剩余70节对应的费用(总费用×70%)应当退还,扣除的仅为已发生的合理成本(如教师课时费),而非高额违约金。

格式条款无效的情形

若机构合同中存在“无论任何原因均不退还费用”“保研成功不退费”等条款,属于《民法典》第四百九十七条规定的“提供格式条款一方不合理地免除或者减轻其责任、加重对方责任、限制对方主要权利”,该条款无效,学生有权无视此类霸王条款,依法主张退费。

机构常见拒退理由,如何一一破解?

面对学生的退费请求,机构常用的“挡箭牌”有以下几种,针对性破解方法请收好:

理由1:“合同里没写保研可以退课”

破解:合同未约定不代表无权退课,保研属于“情势变更”(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,导致合同目的无法实现),依据《民法典》第五百三十三条,当事人可以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变更或解除合同,你只需提供保研证明、缴费记录、课程进度表,证明“继续上课无意义”即可。

理由2:“已上课程占比高,只能退少量费用”

破解:按比例退费是基本原则,计算方式为:(总费用÷总课时)×剩余未上课时数,若机构主张扣除“管理费”“服务费”等额外费用,需提供成本证明(如员工工资、场地租金的分摊依据),否则无权扣除。

理由3:“保研是你提前拿到offer,不影响上课”

破解:考研辅导班的核心价值是“助力考研上岸”,而非“知识补充”,你可以明确告知机构:“我报课的目的是考研,现在已无需考研,合同目的已达成,继续履行对我不公平。”若机构坚持,可直接指出其违反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》的公平交易原则。

理由4:“退课需扣30%违约金”

破解:违约金不得超过实际损失,根据《民法典》第五百八十五条,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,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适当减少,机构若无法证明因你退课产生了30%的损失(如已预付教师全部课时费、无法招到新学员填补空缺),则高额违约金条款无效。

维权实操:从协商到起诉,一步步来

遇到拒退时,不要慌,按以下步骤操作:

先协商:有理有据沟通

  • 准备材料:合同原件、缴费凭证(发票/转账记录)、保研录取通知书、课程进度截图(如机构APP内的课时记录)、与销售的聊天记录(证明报课目的是考研)。
  • 沟通技巧:避免情绪化,用法律术语表达诉求。“您好,我已成功保研,根据《民法典》情势变更原则,合同目的无法实现,现要求退还剩余70课时的费用(共XX元),这是我的保研证明和缴费记录,请您核对。”
  • 协商要点:若机构提出“分期退”“抵扣其他课程”,需明确拒绝(除非你自愿),坚持“一次性退还剩余费用”。

再投诉:借助第三方力量

协商不成,立即启动投诉流程:

  • 12315平台:微信搜索“12315”小程序,提交投诉信息(机构名称、地址、问题描述、证据材料),市场监管部门会在7个工作日内受理。
  • 教育部门:若机构属于“营利性民办培训机构”,可向当地教育局投诉(电话可通过12345查询),举报其“违规拒绝退费”。
  • 媒体曝光:若机构态度恶劣,可向本地教育类公众号、抖音号投稿,借助舆论压力推动解决。

最后起诉:走法律途径

若投诉无果,可考虑法律手段:

  • 小额诉讼:若退费金额在当地小额诉讼标的额内(一般为5万元以下),法院会适用简易程序,审理周期短(通常1个月内结案),且无需支付高额诉讼费(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)。
  • 仲裁:若合同中约定了仲裁条款(如“争议由XX仲裁委员会解决”),可向该仲裁机构申请仲裁,结果具有法律效力。

报课避坑:提前防范比事后维权更重要

为避免保研后退费麻烦,报课时需注意以下3点:

  1. 仔细阅读合同条款:重点看“退费政策”,尤其是“考研上岸/保研后是否退课”“退费比例”“违约金标准”等内容,若条款模糊,要求机构补充书面说明。
  2. 主动添加补充条款:若合同无相关内容,可与机构协商添加:“若学员成功保研或考研上岸,机构应在收到证明后15日内,按剩余未上课时比例退还费用,扣除已发生的教师课时费(每课时XX元)。”
  3. 保留所有证据:缴费记录、聊天记录(与销售/老师的对话)、课程记录(上课时间、内容)均需截图保存,避免日后机构“不认账”。

真实案例:这些同学都成功退费了

  • 案例1:北京某高校学生小张,保研后向机构申请退剩余60%的课程费,机构以“合同未约定”拒绝,小张向12315投诉后,市场监管部门介入调解,最终机构退还了55%的费用(扣除已上课教师课时费)。
  • 案例2:广州的小李,报了1.2万元的一对一辅导,保研后机构只愿退3000元,小李向法院提起小额诉讼,提交了合同、保研证明、课程记录,法院判决机构退还剩余8000元(按未上课课时比例计算)。

保研是人生的重要里程碑,不应被退课纠纷冲淡喜悦,法律是你的后盾,有理有据维权,大多数情况下都能得到合理解决,希望这篇指南能帮你顺利处理退课事宜,开启研究生生涯的新篇章!

(全文约2200字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