拿到保研通知书的那个夏天,我站在大学的银杏树下,看着阳光透过叶隙洒下的光斑,心里既有对未来的憧憬,也藏着一丝迷茫——这条被“幸运”加持的路,除了奔赴更高的学术殿堂,还能有什么更有温度的选择?我敲开了学院学工办的门,成为了一名兼职辅导员,如今一年过去,这段“双重身份”的经历,早已成为我青春里最厚重的注脚,写满了陪伴的温暖、成长的阵痛与收获的喜悦。
初任时的“手忙脚乱”:在琐碎里读懂责任的重量
初当辅导员的日子,像被按下了“快进键”,每天清晨,手机里的消息就开始“轰炸”:“老师,我今天发烧了能请假吗?”“学姐,保研需要准备哪些材料?”“辅导员,我们班的团日活动方案怎么修改?”查寝、统计数据、调解矛盾、组织活动……这些看似琐碎的工作,曾让我一度手忙脚乱,记得第一次开班会,我提前写了三页纸的发言稿,却在面对台下几十双期待的眼睛时,紧张得声音发颤;第一次处理学生冲突,两个男生因为篮球比赛的判罚争执不休,我站在中间试图调解,却被他们的情绪裹挟得不知所措,最后还是请教了资深辅导员才化解僵局。
但正是这些“狼狈”的瞬间,让我读懂了“责任”二字的分量,有一次,深夜十一点接到学生小张的电话,她带着哭腔说自己在图书馆顶楼,因为考研压力太大想放弃,我来不及多想,抓起外套就往图书馆跑,顶楼的风很冷,她蜷缩在角落,眼泪不停地掉,我坐在她身边,没有急着说教,只是安静地听她倾诉——专业课的瓶颈、对未来的恐惧、和父母的争吵……直到她情绪平复,我才慢慢和她分析复习计划,分享自己保研时的焦虑与应对方法,那天回到宿舍已是凌晨两点,虽然疲惫,但看着她发来的“谢谢学姐,我会加油”的消息,心里却像被暖流填满,原来,辅导员的工作从来不是“管理”,而是“看见”每一个学生的脆弱与光芒。
身份的“双重奏”:既是学长也是引路人
作为保研生出身的辅导员,我常常在“学长”和“辅导员”的身份间切换,这种双重性,成了我和学生之间最特别的纽带——既能以过来人的身份分享经验,又能以辅导员的角色给予专业引导。
记得大三的小王,成绩不错但对保研方向犹豫不决,一会儿想选本专业,一会儿又想跨考心理学,我没有直接给出答案,而是带他去听了两场不同领域的学术讲座,帮他联系了本专业和心理学专业的导师,让他跟着研究生学长学姐做了两周的课题助理,小王确定了跨考心理学的方向,他说:“学姐,谢谢你没有强迫我选哪条路,而是让我自己看到了内心的选择。”那一刻,我突然明白,最好的引导不是“告诉”,而是“陪伴”他们找到自己的方向。
身份的平衡也需要边界感,有一次,一个关系不错的学弟因为逃课被通报批评,他找我求情,希望我能帮他“通融”,我拒绝了他,但没有批评他,而是和他聊起逃课的原因——原来他是因为沉迷游戏,耽误了学业,后来,我帮他制定了“游戏时间管理计划”,每周和他一起去健身房锻炼,监督他的学习进度,期末时,他不仅补上了落下的课程,还拿到了三等奖学金,他说:“学姐,我以前觉得你和我们一样是学生,会帮我们‘打掩护’,但现在我知道,你是真的想让我们变好。”这种“严而有爱”的距离,让我和学生之间的信任更加牢固。
在“育人”中“自育”:我与学生共成长
辅导员的工作,从来不是单向的输出,而是双向的成长,在陪伴学生的过程中,我也在不断突破自己的边界,成为更好的人。
以前的我,是个“社恐”,连在课堂上发言都会紧张,但当辅导员后,我不得不一次次站在讲台上开班会、组织活动,甚至代表学院参加演讲比赛,记得第一次组织全院的“保研经验分享会”,我从策划流程到邀请嘉宾,从制作PPT到现场控场,忙了整整一个月,分享会结束后,有个大一的学妹跑来对我说:“学姐,你讲得太好了,我也想成为像你一样优秀的人!”那一刻,我突然发现,自己早已不是那个怯生生的学生,而是能独当一面的“引路人”。
更重要的是,我学会了“共情”,以前我总觉得,学生的烦恼“不值一提”——不就是考试没考好吗?不就是和同学闹矛盾吗?但当我真正走进他们的世界,才发现每一个问题背后都藏着成长的阵痛:有的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,每天要打两份工才能维持生计;有的学生因为性格内向,在集体中感到孤独;有的学生因为对未来的迷茫,整夜失眠……这些经历让我变得更柔软,也更坚定——我要做他们成长路上的“灯塔”,哪怕只能照亮一小段路。
去年毕业季,我带的第一届学生离开了校园,毕业典礼那天,小李抱着我哭了:“学姐,如果不是你当初拉我一把,我可能早就退学了,现在我考上了心仪的研究生,谢谢你!”看着他手里的录取通知书,我突然明白,辅导员的价值,从来不是用“成绩”或“荣誉”来衡量,而是藏在学生们的笑容里、成长里,藏在那些被记住的瞬间里。
写在最后:青春的答卷,未完待续
从保研生到辅导员,这段旅程让我收获了太多——有深夜加班的疲惫,有解决问题的喜悦,有被学生信任的温暖,也有自我突破的骄傲,有人问我:“放弃了保研后的‘轻松时光’,去做这么琐碎的工作,值得吗?”我总是笑着回答:“当然值得,因为我在陪伴别人成长的同时,也完成了自己的青春蜕变。”
我会继续带着这份初心,在辅导员的岗位上走下去——做学生迷茫时的倾听者,困惑时的引导者,成长时的见证者,我相信,每一次真诚的陪伴,每一次用心的付出,都会成为学生青春里最珍贵的回忆,也会成为我人生中最闪亮的勋章。
毕竟,青春的答卷,从来不是一个人的独奏,而是一群人的合唱,而我,愿意永远做那个拿着指挥棒的人,和他们一起,唱出最响亮的青春之歌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