免费提交名片

南林辅导员保研,以青春之我,筑梦育人之路

admin    2025-11-25    1

清晨六点半,南京林业大学的香樟大道还披着薄雾,2021级林学专业辅导员王悦已经站在宿舍楼下,手里攥着新生早自习的签到表,她时而和路过的学生打招呼,时而低头在笔记本上记录着什么——这是她担任辅导员的第二个年头,也是她即将进入生态学专业读研的前半年,在南林,像王悦这样“身兼两职”的年轻人还有不少,他们通过“辅导员保研”政策,在服务学生的岗位上沉淀成长,又在学术的殿堂里继续启航。

政策背后:为育人者铺就成长阶梯

南林的“辅导员保研”政策,正式名称为“优秀本科毕业生担任专职辅导员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”项目,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、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,该政策始于2015年,旨在选拔一批政治素质过硬、热爱学生工作、专业基础扎实的优秀本科生,先全职担任2年辅导员,再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(可选择原专业或相关学科)。

“我们希望通过这种‘实践+深造’的模式,培养既懂学生心理、又通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。”南林学生工作部部长李老师介绍,政策的选拔标准十分严格:候选人需成绩排名在专业前30%,有至少1年的学生干部经历,还要通过笔试(政策理论、学生工作案例分析)、面试(综合素质、应急处理能力)和群众评议(同学、老师打分)等多轮考核,近三年,学校共选拔32名辅导员保研学生,他们分布在林学、工学、管理学等11个学科,任职期间累计开展主题教育活动120余场,帮助解决学生学业、心理问题300余个。

青春答卷:在学生工作中书写担当

王悦的故事,是南林辅导员保研学生的缩影,本科就读于南林林学专业的她,大三时看到政策通知,毫不犹豫地报了名——“我大一时曾因适应不良迷茫过,是辅导员李老师一次次找我谈心,帮我走出低谷,从那时起,我就想成为像她那样的人。”

选拔过程中,王悦凭借扎实的专业成绩(专业排名第5)、丰富的学生工作经验(担任班长2年)和对学生工作的深刻理解,顺利入选,任职第一年,她负责学院2022级新生的日常管理:新生报到时,她连续一周凌晨四点起床布置迎新点;有学生因挂科想退学,她每周三次找学生谈心,联系家长和专业老师制定补习计划;为了帮助新生融入集体,她组织“森林寻宝”户外拓展、“我与学长面对面”分享会等活动,让班级凝聚力迅速提升。

“最难忘的是去年冬天,一个学生突发急性阑尾炎,我凌晨两点陪他去医院,跑前跑后办手续,直到他家长赶来才离开。”王悦说,“那一刻我明白,辅导员不仅是‘管理者’,更是学生的‘守护者’。”这些经历让她快速成长:从一开始面对学生问题手足无措,到后来能从容处理应急事件;从不敢在众人面前讲话,到能自信地组织几百人的主题班会。

双向奔赴:服务与深造的“双赢”

对于辅导员保研学生而言,2年的任职期不是“过渡期”,而是“增值期”,南林为他们提供了完善的成长支持:岗前开展为期1个月的集中培训(涵盖心理健康教育、危机干预、公文写作等内容);任职期间配备“双导师”(一名学生工作导师,一名专业导师);每周预留1天“学习日”,保障他们的专业复习时间。

王悦的专业导师是南林生态学系的张教授,“张老师经常鼓励我把辅导员工作中的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,新生适应期的心理干预策略’,这让我在服务中找到了学术方向。”今年9月,她将进入生态学专业读研,计划研究“森林生态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联”,“读研期间我还想继续做兼职辅导员,未来希望能成为一名高校教师,把育人的火种传递下去。”

这种“服务-深造”的模式,也为学校带来了双赢:辅导员保研学生熟悉学校情况、了解学生需求,能快速进入工作状态;他们毕业后若留在高校工作,将成为兼具实践经验和学术能力的骨干力量,南林2018级辅导员保研学生刘同学,毕业后留校担任学工处干事,如今已成为学院的优秀辅导员,“那段任职经历让我知道,教育的本质是‘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’,我愿意做那个摇动的人。”

以初心照亮育人之路

夕阳西下,王悦结束了一天的工作,翻开桌上的《生态学原理》开始复习,窗外,南林的水杉树挺拔而立,像一个个守护者,对于王悦和她的同伴们来说,辅导员保研政策不仅是一条升学路径,更是一次“以青春之我,筑梦育人之路”的旅程,他们在服务中收获成长,在奉献中明确方向,用实际行动诠释着“学高为师,身正为范”的真谛。

南林将继续完善辅导员保研政策,吸引更多优秀学子加入育人队伍,而那些曾在辅导员岗位上发光发热的年轻人,也将带着这份初心,在学术和教育的道路上继续前行,成为照亮更多学生成长的“灯塔”。

(全文共1528字)